中文名称 : 歼轰-8
外文名 : JH-8
国家 : 中国
研发日期 : 1976年
研发单位 : 沈阳飞机制造厂
起先,三机部比较倾向于沈阳提出的歼轰-8方案,但由于此时歼轰-8原型机尚未定型,该方案在实际运作中的风险系数过高,因此歼轰-8方案最终被否决。在歼轰-8方案被否决后,南昌飞机制造厂和西安飞机制造厂几乎同时开展了新机研制工作。最终,西飞的轰-7方案在竞标中取得最终的胜利,经过修改演变成 了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tTcx.nET)
需要说明的是,歼轰-7与歼轰-8看似是同一个系列的编号,且二者同属于战斗轰炸机,但两者的编号含义完全不同:歼轰-7的编号是表示该机在承袭了轰-7的基础上具备了部分空战能力,属于“具有空战能力的轰炸机”;而歼轰-8则表示该机设计源于歼-8,且具有轰炸(对地攻击)能力,属于“突出轰炸能力的歼击机”。
歼轰-8可能采用的动力装置为两台涡喷-7甲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是中国在前苏联Р-11Ф-300发动机基础上仿制和发展的一款轴流式双转子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同时也是歼-8白天型主要使用的发动机,加力推力6000公斤,不加力推力4400公斤,不加力耗油率2.0 公斤 / 公斤 / 小时,加力耗油率1.01 公斤 / 公斤 / 小时,高压转速 11150 转 / 分,低压转速11440 转 / 分,推重比5.2,增压比8.85,涡轮前温度1015摄氏度,空气流量64.5公斤 / 秒,直径0.906米,长度5.16米,净重1160.0公斤。该发动机于1965年5月开始研制工作,1966 年1月生产完成第一台空心涡轮叶片,同年3月第一台装有空心叶片的涡喷7甲发动机装配完成, 4月开始地面试车并实现各项设计指标一次达标。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涡喷-7甲后续的研制工作曾一度中止,直到1981年2月才陆续完成地面调试、高空模拟试 车及全部的性能试飞试验,最终于1982年6月投入批量生产。截止歼-8白天型和歼-8Ⅰ/歼-8E退役为止,该型发动机是唯一一种被歼-8系列装配的涡喷-7系列发动机,也是歼-8系列战机选用的第一个型号的发动机。
需要注意的是,在歼轰-8的研发阶段,国内可以提供的大推力航空发动机除了涡喷-7外,还有仿自英国“斯贝”Mk.202的涡扇-9和推力更大的涡扇-6。之所以舍弃后两者而选用涡喷-7,一方面是出于与歼-8系列动力装置通用,以方便后勤维护,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歼轰-8的机身设计源于歼-8,机身宽度小、容积有限,无法装配直径较大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此外,无论是涡扇-6还是涡扇-9,在歼轰-8的设计阶段都仍然处于研发阶段,客观上也不具备装机的可能性。与歼轰-7使用的涡扇-9和强-6计划使用的涡扇-6相比,涡喷-7甲属于为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研制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在设计特性上偏重高空高速性能,而在耗油率、推力、推重比等方面则有较大差距。发动机性能不足,很可能是歼轰-8竞标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WUqI.ttcx.Net)
乘员数 | 1人 |
升限 | 15000米 |
最高速度 | M1.75 |
最大载弹量 | 4500千克 |
航程 | 3000公里 |
动力装置 | 两台涡喷-7甲涡轮喷气式发动机 |
注:以上数据指标均为方案设定。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作为第一种完全依靠本国技术研制的战斗机,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1970-1980年代的最好的战机。但是该机的某些性能还不如美国1960年代的F-4战机,也不如同时代的米格-23。虽然毫无疑问歼轰-8所采用的技术比歼-8更先进,但限于当时中国航空工业总体落后的局面,难以有质的突破。
作为一种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的战机,歼轰-8在歼-8基础上摒弃了不必要的高空高速性能,转而将设计重点放在提高机动性和载弹量上,这符合战斗轰炸机的设计定位和性能需求。然而,源自高空高速截击机的先天设计缺陷却使歼轰-8恐怕难以胜任攻击任务。歼轰-8虽然体积较大,但限于平台设计上的限制,相对于同时代的F-111、苏-24、“狂风”IDS等机型具有载弹少、航程短的弱点,甚至比起竞争对手歼轰-7也相去甚远。即使用于出口,也将因性能低下而在国际市场上不受欢迎。
作为歼轰-8的直接继承者,歼-8Ⅱ也在提升对地/海攻击能力方面进行过改进,但其为高速飞行设计的三角型机翼不管怎样改进都难以满足低空低速性能,这对于一款以对地攻击任务为主的战机是相当致命的。而且歼-8为了高速飞行又要求低阻力,导致机身长达21.39米,这又会对机动性造成不良影响。by wUqI.ttCX.nEt
歼轰-8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子系统研发速度严重滞后。虽然歼轰-8因未能竞标成功而从未进入样机制造阶段,但从歼-8Ⅱ和歼轰-7这两种20世纪70年代开始设计,却因发动机、武器系统和航电/火控系统技术不成熟而到90年代才正式形成战斗力,时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仍然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的发展历程来看,歼轰-8若最终中标,那么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总的看来,歼轰-8的下马虽然有一定人为因素,但主要原因是性能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及上世纪70年代时中国薄弱的航空工业水平的制擘。但歼轰-8的研发锻炼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设计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独立设计先进战机的经验,并为后来成为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力机型的歼-8Ⅱ系列的设计奠定基础,仍然以特殊的形式为中国的国防安全和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by wUqI.ttC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