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海鹞
机长 : 14.2米
乘员 : 1人
机高 : 3.71米
空重 : 6374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1900千克
最大航程 : 3600千米
最大飞行速度: 1144千米/小时
服役时间 : 1980年4月
发动机数量 : 1
发动机 : 单台罗尔斯•罗伊斯“飞马”矢量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
飞行速度 : 亚音速
气动布局 : 后掠翼
研发单位 : 英国宇航公司
一、飞机发展和服役概况
固定翼飞机从1903年诞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绝大多数都是依赖机场或航空母舰的跑道,采用滑跑起飞方式起飞。对作战飞机来讲,这就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机场跑道如果被敌方破坏,那么就无法升空作战。于是独树一帜的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便应动而生了。
它的代表作当推“鹞”式“三兄弟”——“鹞”、“海鹞”和AV—8型飞机。 “鹞”式飞机机车研制的第一种实用型固定翼街起降飞机,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战术侦察。 “鹞”战斗机是英国前霍克.西德利公司(现已并入英国航宇公司)在英、德联合研制的P.1127“茶隼”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的基础上单独研制的1种亚音速单座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并重新命名“鹞”式(最初曾译为“猎兔狗”)。(TTCx.neT)
6架原型机中的第1架(XV276)于1966年8月31日首次试飞,第1架生产型飞机于1967年12月28日试飞。 “鹞”式飞机之所以具有垂直起降的“神功”,主要是因为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心脏”,它是一台装有4个转向喷口( 即推力矢量技术)、可旋转0-98.5°的“飞马”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它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喷口喷气方向,来提供飞机飞机垂直起降时,喷口转到朝下方向,发动机向下喷气,形成4根强劲有力的气柱,使飞机以像火箭一样拔一而起或像“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舱在月球上软着陆一样垂直降落;正常飞行时,喷口转向后方,发动机向后排气,为飞机提供向前的动力。机翼翼尖、机尾和机头均装有喷气反作用喷嘴,用于控制飞机的姿态和改进飞机的失速性能。因为有了特别的“心脏”, “鹞”式飞机除了具有不依赖机场、可以分散隐蔽的特点外,还可以在空中作低速机动、原地转弯、倒退及空中悬停等一般歼击机望之兴叹的“特技”飞行运作。 “鹞”式飞机虽说基本性能相当不错。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优点就有缺点,它的最大缺点是垂直起飞时航程、活动半径和载弹量都太小。如它载弹1360千克,垂直起飞时,作战半径仅有92千米。 而且由于结构上的特点,在航母起降时,不能用蒸汽弹射器和阻拦钩。
鉴于“鹞”式飞机独特的短距起降功能,把它改型为舰载飞机真是再合适没有了。于是,“海鹞”式飞机在马岛战争期间曾大显身手,在整个马岛战争中,“海鹞”式飞机战斗出动达1500多架次,空战成绩更是惊人23:0! 英国空军装备的战斗型别是“鹞”GR.MK1/GR,MK 3和“鹞”ⅡGR.MK 5/GR.MK 7。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海军“鹞”战斗机的任务被划分为3个方面:(1)截击远程海上巡逻机和舰载战斗攻击机,作战半径741km(400nm);(2)在低空,1个小时能搜索51800m2(20000mile2)侦察;(3)能攻击舰船、巡逻快艇和海岸目标,作战半径至少463km(250nm)。上述要求被分解成两个方面,即满足战斗任务的要求和适应“舰海”兼容的需要。 1978年8月20日第1架研制型“海鹞”(XZ439号飞机)首飞。1979年3月26日进行了首次舰上试飞,同年9月组建了第1个“海鹞”中队—第700(No.700A)中队。
二、“海鹞”战斗机武器系统(WuqI.tTCX.net)
武器装备和火力配置 “海鹞”FRS.MK 1战斗机共有7个挂架:机身下左右两侧各有1个机炮炮舱的专用挂架,不挂炮舱时可用盖板盖上以保持飞机的流线外形;机身下中央有1个挂架,其最大的挂载能力907kg(2000lb);左右机翼下各有两个挂架,每个内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是907kg(2000lb);可以挂467kg(1030lb)的自由落体炸弹、508kg(1120lb)的减速炸弹和实重601kg(1325lb)的“海鹰”反舰导弹,还可以挂455L(100英加仑),和864L(190英加仑)的副油箱;每个机翼外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是295kg(650lb),除可挂重量相当的空对地武器外,每个外侧挂架可挂2枚“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图4.1)。飞机允许的最大外挂重量是2722kg(6000lb)。在外挂武器中也包括WE177轻型核炸弹。(TTCx.neT)
“海鹞”飞机机长13.87米,翼展7.70米,机高3.45米,装有一台带两对旋转喷管的“飞马”MK103推力换向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 9750 公斤,每个旋转喷管均可以最后位置向前下方转动 98.5 度,喷出风扇气流和燃气流,为飞机提供垂直起降、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要的升力和动力。飞机最大垂直起飞重量 8165公斤,最大短距起飞重量 10433 公斤,最大平飞速度(高度300米)为 1186 公里/小时,最大爬升率每分钟为10800米,垂直起降作战半径92公里,短距起降(滑跑300米)作战半径418公里,一次空中加油航程为5560公里。(Ttcx.NEt)
“海鹞”上装有EF-541导航、攻击系统,显示全部飞行数据的平视显示器,106型激光测距和目标跟踪器。(WuqI.tTCX.net)
“海鹞”机翼下有两对挂架, 机身下有一中央挂架,两侧有一对埋入式挂架,最大挂载能力为 2270 公斤。典型挂载方案为一对30毫米“阿登”航炮舱、3枚454公斤炸弹、两部“阿特拉” 155 火箭发射器,每部内装19枚68毫米火箭弹,具有很强的对地攻击能力。(TTCx.neT)
“海鹞”攻击机是“鹞”式GR.MK3的改型,性能上无太大变化,机体、发动机和机载系统有90%是共同的。座舱抬高了 280 毫米,改善了飞行员的视界,新装了“兰狐”雷达及其他电子设备。 换装了“飞马” 104 发动机,更改了外挂架,翼下外侧挂架可挂“响尾蛇”空空导弹,内侧挂架可挂“玛特拉”或“鱼叉”式空地(空舰)导弹,空战能力明显加强。在马岛战争中,创造了 32:0的空战纪录。天天查询武器大全
由于海鹞的出众性,使得美国在获取其技术后进行了大量的改进,目前最多版本是AV8B型号,也是装备量最多的衍生机型(最新的为V-8B+,装备相控阵雷达,能发射AIM-120雷达主动空空导弹)。“纯种”的英国海鹞仅仅出口了意大利、印度等少数国家。
目前,“海鹞”攻击机开始朝着超音速方向改进,使其飞行速度达到M数1.6。
马岛战争
1982年2月26日 ,英阿在纽约谈判破裂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阿根廷政府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4月2日和3 日,阿根廷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政府做出迅速反应,派出包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奔赴南大西洋,收回马岛。在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对抗中,总共28架海鹞携带美国提供的AIM-9L“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出动2376架次,以无一损失的纪录击落阿根廷包括法制“幻影”在内各型战斗机21架,“海鹞”只因地面炮火和事故损失了6架,创下了空战史上的空前纪录。阿根廷空军飞行员无不恐惧地把“海鹞”战斗机称为“空中黑色魔鬼”。
海湾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首次参战的美国陆战队AV-8B战斗机先后出动3000余架次,飞行4000余小时,共有7架被伊军炮火命中,有效打击了 伊拉克部队,为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根据美军的战后评估,鹞式战斗机的战损率为每出击1000架次损失1.5架飞机,而陆战队的主力战斗机F-18则毫发无损。在阿富汗战争中,鹞式战斗机由于缺少一种激光瞄准系统,因此作战时只能由其它飞机提供定位。结果在11和12两个月,鹞参战最繁忙的阶段,也仅仅出动342架次,扔下了161颗炸弹。
意外事故
美国海军陆战队自从1971年从英国引进这种飞机以来,在非作战情况下共发生了300多起事故和900多起 险情,导致45名飞行员送命。按照美国军方制定的衡量飞行安全的标准,每10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也称A级事故,指导致人员死亡或永久受伤,或财产损失超过100万美元的事故)率,第一种鹞式飞机(AV-8A)的A级事故率达31.77起/10万飞行小时。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某鹞式中队接连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中队飞行员干脆给这种飞机取了个“寡妇制造者”的绰号,结果它一直流传今。据统计,AV-8A(B)一半多在事故中坠毁。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战队开始用安全系数更高、作战能力更强的AV-8B取代AV-8A。但是截止到1996年,新型鹞式战斗机也摔毁了近1/4。AV-8B的平均事故率是11.44起/10万飞行小时,比同期其它军种攻击机或战斗机的事故率总和还要高。此间,由鹞式飞机失事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8亿美元。2001年似乎是鹞式飞机的“安全年”,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低的A级事故率,2.74起/10万飞行小时。但截止到10月1日,鹞式战斗机2002年的A级事故率又重新升到9.66起/10万飞行小时。 (WUQI.TTCx.nEt)
(ttCx.NeT)总的来说,海鹞是一个生逢其时的福将。它的出现,是皇家海军为了保住自己的战略打击能力(借以维护政治地 位)而与政府所作的妥协,而实际作战能力与皇家海军的期望并不相符。在政府决心裁撤海军航母时,又被阿根廷推了一把(如果没有马岛战争,航母大概半年后就会开始退役),得以继续生存。马岛舰队防空本来效果不好,但因为阿根廷空军编成结构不适应远海作战送给了海鹞21架战绩,结果一举成名。海鹞战斗机作战半径有限,所以总体作战效率不是很高,但是这种独特的起飞方式和降落方式有利于在小型航母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