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月,俄国驻伦敦和君士坦丁堡的海军武官同时向彼得堡递交了紧急情报——土耳其正试图从英国船厂订购无畏舰。尽管这些消息被当成谣言丢到一边,土耳其海军的扩军前景还是让俄国海军忧心不已。尽管如
此,海军部并没有立即打算加强黑海舰队的实力。海军部认为必须节省经费留给已经开工的“塞瓦斯托波尔”级,以便她们能迅速完工应付德国人的威胁。但是内阁却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官僚们把黑海当成自己的后院,要求黑海舰队在任何时期都必须保证对土耳其海军的绝对优势。
这样,海军部不得不违反自己的心愿执行内阁会议的命令,准备为黑海舰队建造可以与土耳其新舰抗衡的无畏舰。海军参谋部以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为蓝本,制订了技战术标准。参谋部认为在黑海那样的完全封闭水域不需要23节的航速,能有最大航速20.5节和短时过载航速22节即可。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重量分配给装甲防护和武器系统,来抗衡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性能的土耳其战列舰。炮塔装甲要从“塞瓦斯托波尔”级的203毫米增加到250毫米,火炮的最大仰角也要放大到35度。尽管最初出现了背负式炮塔的设计,但海军部最终还是选择了单一甲板平面布局。早期设想的102副炮也被更换为130毫米炮,以对付敌方排水量日益增大的驱逐舰。1911年3月,杜马通过了黑海舰队扩军计划,5月份经尼古拉二世签署后成为正式法令。扩军法案计划到1915年为止,拨款一亿零两百二十二万卢布为黑海舰队建造3艘战列舰(每艘预算两千七百七十万),其余的钱用来购买9艘新式驱逐舰和6艘潜艇。
概况
海军部于1911年1月提出了黑海战列舰的大部分基本技术指标。使用柴油动力,并安装12门356毫米炮或5座305毫米三联炮塔。很显然,这是根本不现实的。同年4月,土耳其已经正式订购了2艘无畏舰,装备343毫米主炮。以英国造船厂的丰富经验和高效工作体制,土耳其人获得无畏舰并压倒黑海舰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海军部立即出面制止了技术部门关于柴油动力和五六个炮塔之类的讨论,当前要紧的是尽快为黑海舰队提供可以投入使用的无畏舰。海军参谋部提出新舰应装备356毫米炮以获得对土耳其军舰的火力优势。但是炮兵技术委员会却表示异议,他们在4月份的报告中明确警告到:“奥布霍夫斯基工厂不可能在参谋部规定的1915年1月1日最后期限前,生产出足够数量能够装备黑海战列舰的炮身(37门)。如果非要使用356炮的话,那么必须将建造周期再延长一年半”。海军试图以向外国公司订购火炮的方法解决问题。参谋部先后向英国的阿姆斯特朗、维克斯公司,德国的克虏伯,奥匈帝国的斯科达以及法国的施奈德公司发出邀请,想让它们参与356毫米炮的设计竞争。但是最后海军的研究认为,12门305炮可以对付敌方的10门343炮。头2艘舰计划装备305炮,最后1艘换上356炮。3艘无畏舰再加上一个总队的前无畏舰,完全可以打败仅装备2艘新式战舰的土耳其人。
由于情况紧急,海军部命令波罗的海船厂立即把“塞瓦斯托波尔”级修改为适合黑海作战的战列舰。海军部同时希望波罗的海船厂和海军船厂在完成“塞瓦斯托波尔”级后,会积累起足够的建造无畏舰的经验。这样把黑海战列舰也交由彼得堡的船厂建造,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建造周期。但是一个让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出现了,土耳其人会开放海峡的自由航行权吗?由于土耳其武装力量在1911年的土意战争中表现极为低劣,再加上英法意等强国也对土耳其海峡的封闭心怀不满。海军部期待着土耳其人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修改土耳其海峡航行条约,允许各国尤其是俄国军舰自由出入。不过没过几个月,俄国人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新战列舰的设计已经于1911年6月22日全面铺开,克虏伯和维克斯应邀参加。不过俄国人已经没有在国外造战列舰的打算,他们此举不过是为了借机会吸收西方先进的造船思想而已。国内企业除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外,还有位于尼古拉耶夫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工业联合体及俄罗斯造船股份公司参加竞争。设计中途,海军部已经取消了在彼得堡船厂造舰的意向。缺乏经验的尼古拉耶夫厂和俄罗斯厂各自找了技术靠山——维克斯公司和波罗的海厂。9月2日,海军决定分别在俄罗斯厂和尼古拉耶夫厂开工3艘舰,俄罗斯厂获得大头,2艘舰的建造合同。11月中,双方的设计经过对比,俄罗斯厂获胜。尼古拉耶夫/维克斯方案的排水量为25100吨,比海军技术委员会要求的大,而且三轴动力系统不能满足参谋部关于使用4台主机的规定。10月30日,3艘战列舰同时举行了开工典礼,在俄罗斯厂造的命名为“玛利亚皇后”和“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尼古拉耶夫厂建造“叶卡捷琳娜大帝”号。(ttCX.neT)
其实到“玛利亚皇后”开工时,其最终设计还没有全部完成。为了加快进度,波罗的海厂和海军船厂为俄罗斯的技术人员提供了完整的“塞”级舰工程图纸和相关数据的计算过程。1912年4月13日,海军和俄罗斯船厂的合同正式签署。合同特别强调“玛利亚皇后”和“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应在1915年9月2日以前进行试航。同年7月、8月和11月2日,全部图纸和建造方案完成后,“玛利亚皇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号才真正进入了施工阶段。造舰师分别为科罗马季、В·П·科捷科和М·И·萨斯诺夫斯基。3艘舰的工程进展比较顺利,1913年10月19日“玛利亚皇后”号首先下水,次年4月15日和6月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号也分别滑下了船台。“玛利亚皇后”于1915年6月10日完工。“叶卡捷琳娜二世”6月27日改名“叶卡捷琳娜大帝”号,10月18日加入黑海舰队战斗序列。由于一些技术原因,“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917年6月28才竣工服役,而在此前的4月29日,她已经改名为“自由”号。
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玛利亚皇后”、“叶卡捷琳娜大帝”、“自由”
设计排水量吨22600、23783、22600by wUQi.tTcX.neT
实际排水量23413、24644、23413
水线宽27.36、27.9、27.36
最大宽度27.43、28.07、27.43WUQI.TtcX.Net编辑
设计吃水8.36
蒸汽轮机2
主机标称功率26000、27000、26000
最大功率33200、33000、33200
最大航速(节)21
燃煤储备(吨)1200-1700、1350-2000、1360-2300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燃油储备500、630、420
最大航速续航力1640、1680、1640
经济航速续航力2960、3000、3000
辅机4台汽轮发电机组,220伏,单台功率360千瓦。2台200千瓦辅助汽轮发电机,电站总功率1840千瓦
by TTCX.neT舰员1155人,37名军官、30名海军候补生和1088名水兵(“玛利亚皇后”号,充当旗舰时,“玛利亚皇后”号一共搭载了44名军官、32名海军候补生和1138名水兵)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稍大,这是因为尼古拉耶夫船厂的技术顾问维克斯公司发现,以往俄国战列舰建成时的排水量总要比设计的大些。所以他们建议尼古拉耶夫厂略微加大船体的长度和宽度,以保证排水量增加后仍然可以保持比较小的吃水。事后证明维克斯的预料是相当准确的。俄罗斯船厂的2艘船各耗资两千七百六十五万九千卢布,“叶卡捷琳娜大帝”号造价两千九百八十万四千卢布。“玛利亚皇后”级采用了与“塞瓦斯托波尔”级相同的平甲板舰型,并使用完全一样的高强度钢建造,舰首则改为立柱式。舰体龙骨间距1.2米,从前到后一共有18道横隔板(“叶卡捷琳娜大帝”21道),正常排水量时的初稳性高为1.76米。
火力系统
主炮和“塞瓦斯托波尔”级完全相同,炮塔是重新设计的。1、4号炮塔方向射界为310度,中间两座炮塔每舷各130度。之所以“玛利亚皇后”的炮塔射界比“塞瓦斯托波尔”级舰小,是因为其长度比较短,炮塔与上层建筑距离较小。火炮的最大仰角提升到35度,这样其最大射程可达24000米。据称,火炮最大射速可达3发/分。主炮由2台盖斯勒M1911型指挥仪控制,前后指挥塔顶部装有蔡司5米测距仪。最后建成的“自由”的每座炮塔尾部还装备有1具英国产5.5米测距仪。
副炮是20门130毫米/L55炮(“自由”18门),弹重36.86公斤,初速823米/秒,射速每分8发。这样“玛利亚皇后”的副炮数量和威力都比“塞”级舰强很多,每门备弹245发。本来初始设计还包括在每座炮塔顶部安装2门75毫米短筒教练炮和4门47毫米高射炮。1916年10月,海军部命令将防空武器改为4门刚刚开始研制的102毫米速射炮。结果到大战结束时,102炮也未能上舰。所以每艘舰的高射武器各不相同,“玛利亚皇后”的每座主炮塔上安装1门75炮,“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1号炮塔顶部安装1门,4号炮塔安装2门75炮。“自由”的前后炮塔顶部传列装备2门新式76毫米高射炮,另有4门47毫米礼炮和4挺机枪。“玛利亚皇后”同样装备有水下鱼雷管,每舷2具,分别安装在前后炮塔弹药库内侧边缘,一共携带8条鱼雷。by wUQi.tTcX.neT
推进系统
“玛利亚皇后”级有20座亚罗式三锅筒燃煤燃油混合锅炉,过热蒸汽压力17.5个大气压,分别布置在5个锅炉舱内。前锅炉舱布置了2排共5座锅炉,2号舱布置3座,3、4号炮塔弹药库间的3个舱内各4座。为了缩短建造时间,“玛利亚皇后”和“亚历山大三世”装备的帕森斯冲动-反动式蒸汽轮机,发电机和螺旋桨都是直接从约翰-布朗公司购买的。1914年5月,1艘英国货轮载着“玛利亚皇后”的动力装置通过土耳其海峡来到尼古拉耶夫。这时距大战爆发,土耳其参战只有2个月的时间。“亚历山大三世”可没这么走运,她准备安装机器时战争已经爆发,土耳其海峡被封锁。英国人只好先用船把涡轮机运到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然后俄国再通过内河水道把这些笨重的大家伙辗转运抵尼古拉耶夫。凭借维克斯的指导,尼古拉耶夫厂自己生产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汽轮机。每台汽轮机由2台低压涡轮机和1台高压涡轮机组成。内侧的2台低压机组合力驱动内侧主轴,外侧主轴由高压机组带动。为了简化动力装置的结构,“玛利亚皇后”没有特意安装类似“塞”级舰的巡航涡轮机。因为使用了克里蒂斯汽轮发电机组,“玛利亚皇后”号成为第1艘使用交流发电机的俄国军舰。但是全蒸汽动力辅机生存能力太差,为以后“玛利亚皇后”号的意外驾崩埋下了伏笔。
by wUQi.tTcX.neT
试航情况
“玛利亚皇后”号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 “自由”号by wUQi.tTcX.neT
日期 1915年7月29日 1915年11月2日 1917年8月30日
吃水 8.72 8.24 8.65
排水量 24000 23260 23770
初稳性高(米)1.655 1.81 1.586
由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可以保持足够的稳性。而其余的2艘舰初稳性高均小于设计要求。在试航中“玛利亚皇后”号发现自己右舷低压涡轮机润滑系统工作不正常,但其他数据令人鼓舞。“自由”号在一次3.5小时的试航中主机发出27270马力的功率,军舰保持了20.9节的持续航速。
随着试航的不断进行,军舰的排水量也不断增加。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却又非常可怕的危机出现了——舰首浮力不足。主要原因是设计师为了减少摩擦阻力,将舰首设计的过于削薄。结果浮力不足的舰首造成军舰略带首倾,驾驶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低速下转弯简直是不可能的,一份俄国资料指出,设计糟糕的舰首导致军舰的操纵性“象猪一样笨拙”。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黑海舰队司令艾伯哈特中将命令将“玛利亚皇后”号1、2号炮塔的弹药基数从600发削减到420发,前部副炮备弹降低到100发。甚至“玛利亚皇后”的右舷锚链都换成了更短的以减少舰首重量。虽然这样滑稽方法,但仍然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问题。1916年6月10日,有人提出了更极端的措施,拆除最靠前的一对副炮,同时尽量将舰首舱内载荷转移到尾部。6月21日造船部技术处同意使用这个方法尝试。不过“玛利亚皇后”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改装,就因爆炸沉没了。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叶卡捷琳娜大帝”号上,不过由于她排水量比较大,所遭受的影响很小。“自由”号根据“玛利亚皇后”的教训,在建造时就进行了改装,服役后没有发现问题。
装甲防护
“玛利亚皇后”级的装甲防护类型基本和“塞瓦斯托波尔”级舰相同,在某些方面又有所改进。主装甲带加厚到262.5毫米,背板覆有一层75毫米厚的不可燃木板。1913年进行了装甲测试试验证明,“塞瓦斯托波尔”级的结构防御能力不足,装甲板中弹后,即使没有被击穿,其支撑结构也会因强度不足被破坏。因此,“玛利亚皇后”级除加装了起缓冲作用的木板外,还通过增加铆钉数目,装甲板边缘改用榫槽接合等方式来增加连接强度。另外,“玛利亚皇后”的装甲带被加宽,一直延伸到龙骨处,这样舰体强度结构也可以用来强化装甲的连接。一系列改进造成军舰超重500-870吨,造价也增加了二十多万卢布。炮塔侧壁增加到250毫米,顶部装甲也加厚到125毫米。炮塔基座装甲上层甲板以上250毫米,以下125毫米。更暴露些的1、4号炮塔基座在上甲板以下的装甲厚度为125毫米。“玛利亚皇后”的水下防御系统和“塞”级一样,为向上延伸到侧舷的双重底结构,煤舱兼做防渗透舱。
“玛利亚皇后”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舰首装有一具破雷网撑杆,从外观上看,非常象风帆舰船的斜前桅,是“玛利亚皇后”级最显著的外观特征。不过后来的试验证明破雷网基本无效,而且整套装置极易损坏。不久2艘舰就拆除了艏部的撑杆,“自由”号在舾装工程中就干脆放弃了破雷网系统。1916年间,德国潜艇在黑海的活动越来越猖獗。为了保护“玛利亚皇后”号,黑海舰队司令部参谋К·Ф·科特林斯基上校曾经建议为其加装防鱼雷鼓出部。上级认为“玛利亚皇后”号的航速本来就已经很慢,再增加多余的舱室会进一步降低她的机动性。作为变通方案,黑海舰队希望从英国购买新式防鱼雷网增强军舰的水下防御能力。
服役历程
“玛利亚皇后”建成服役时,黑海的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土耳其在英国购买的“苏丹奥斯曼一世”和“雷萨迪赫”战列舰在交舰前夕被英国扣押。德国送来了“格本”号战列巡洋舰和“布雷斯劳”巡洋舰。土耳其将德国战列巡洋舰和轻巡洋舰买下,分别改名为“苏丹塞利姆”号和“米迪里”号。1916年10月,俄国战列舰“叶夫斯塔菲”、“伊凡·兹拉托乌斯特”和“潘特莱盟”号分别炮轰了土耳其的宋古尔达克和科卢兹等港口。“玛利亚皇后”号作为屏卫兵力参加了行动。10月6日,保加利亚倒向同盟国。这意味其黑海港口瓦尔纳将很快成为德国潜艇的重要基地。10月20-22日和27日,“玛利亚皇后”号两次掩护前无畏舰炮击瓦尔纳港。
“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刚刚加盟黑海舰队不久,1916年1月5日,由于识别错误,俄国“迅速”号驱逐舰向被当成敌舰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发射了7条鱼雷!好在无一雷命中。8日,“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在凯夫肯岛附近海域与“塞利姆”号不期而遇。炮战在22000-24000米的超远距离上展开了。由于“塞利姆”号的283炮射程有限,她只完成了5次齐射。而“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大仰角远程火炮发挥出了最大威力,一共发射了96发305毫米炮弹。而且射击相当准确,第1次齐射为远弹,距离德舰450米左右,第2次齐射将偏差缩小到200米,第3次齐射得偏差仅为40米的近弹!“塞利姆”号依仗自己的速度优势迅速撤退,“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紧追不舍。“塞利姆”号上的德国人的观察结果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号的航速甚至达到了25节!不过“叶卡捷琳娜大帝”号航速差距毕竟太大,最终还是让“塞利姆”跑掉了。
1916年4月4日,“玛利亚皇后”和“米迪里”号进行了一次遭遇战。本来凭借海岸的掩蔽,“米迪里”号已经摆脱了俄国人的侦察。但是“米迪里”号的德国舰长却向俄国军舰发出了一个挑衅性的信号——“吻我的屁股吧”。俄国军舰被激怒了,她立即做出了回应,第3次齐射的炮弹破片擦伤了土耳其军舰。“米迪里”号加速逃跑才驶出了“玛利亚皇后”号的射程。德国人在事后的报告中也评价俄舰的炮术极为出色。(tTCX.NEt)
7月4日,“塞利姆”号出动炮轰高加索沿岸图阿谢普附近的俄军阵地。黑海舰队获知该情报后,立即派出“玛利亚皇后”号、“叶卡捷琳娜大帝”号试图夹击围歼土耳其军舰。不过因为“玛利亚皇后”和“叶卡捷琳娜大帝”所处的位置有漏洞,“塞利姆”号从北边避开了俄国驱逐舰的侦察,并沿保加利亚海岸返回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基地。由于这次行动的失败,黑海舰队司令部和参谋部门的矛盾完全公开化。结果具有瑞典血统的舰队司令А·Л·艾伯哈特中将于7月16日被解职,А·В·高尔察克中将接替了他的职务。当月21日,“玛利亚皇后”号作为高尔察克的旗舰出击,赶跑了正在追击俄国“幸运”号驱逐舰的“塞利姆”号。by TTCX.neT
1916年10月20日,俄国海军遭受了整个一次大战中最惨重的损失。早晨6点20分,“玛利亚皇后”号1号炮塔下面的舰体内浓烟和火火焰从炮塔附近的舱门、通风机和炮口处涌出。舰内马上响起了火灾警报,舰员迅速拖出消防水带奔赴着火区域。但是紧接着前部弹药库发生了大爆炸,司令塔、前桅杆和烟囱全部倾倒,1号炮塔被炸飞,从炮塔圈座里腾起的火焰高达300多米。军事工程师伊格纳切夫率领一群勇敢的水手放水将前部弹药库淹掉。尽管随后的爆炸夺去了全部这些勇士的生命,但是他们为以后的损管争取到了时间。剩下3个弹药库的消防进水阀被及时打开了。到7点左右,尽管舰内仍然不断有些小的爆炸,火势却是在慢慢消退。舰员们的损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7点过后不久,可能是在前部鱼雷室又发生了一次爆炸,其烈度和第一次大爆炸相当。整个舰首横隔墙被彻底摧毁,海水以不可阻挡之势扑进舰内。“玛利亚皇后”的舰首迅速下沉,7点12分,艏部已经完全没入水下。接着舰体逐渐向右倾斜,舰长在此时下达了弃舰令。4分钟后,“玛利亚皇后”向右倾覆翻倒沉没,1名军官、2名候补生和225名水兵丧命。
事故调查委员会总共提出了3种可能的原因:1火药因温度过高自然,2运输发射药或底火时,因不慎碰撞诱发爆炸,3故意的破坏行为。最有可能的还是第一种原因,因为“玛利亚皇后”号在试航时就曾经发现前部弹药库存在温度偏高的问题。原因是弹药库和温度比较高的前锅炉舱挨的太近。另外,由于第一次爆炸就损坏了“玛利亚皇后”的全部锅炉蒸汽管道,致使所有的发电机均无法工作,导致舰内连应急照明的动力都没有。这被认为是“玛利亚皇后”号损管失败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如此,这个损失对黑海舰队的影响仅仅是战术性的。因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号已经服役,“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号获得动力系统后,也即将建成完工。而土耳其舰队却没有得到任何加强。
(ttC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