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安- 30
前型/级 : 安-26
国 家 : 苏联
英文名称 : Antonov An-30
研制时间 : 1974年
研制单位 : 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
安- 30航测飞机是苏联安东诺夫飞机设计局从安- 24系列发展而来的航空测绘飞机,原型为军用的安-26型。安- 3 0于1 9 7 4年首次试飞, 装备有多种航测设备。安-30在安-26的基础上,在机头加装透明观测窗,并将驾驶舱地板提高,使领航员获得更好视界,且能够更方便地进出观察舱。由wuqI.tTCx.neT编辑
苏联使用的安-30配备了一系列功能极为强大的航空遥测设备,可以完成气象、尘埃、热能、辐射、金属、地下水等多个方面的探测、分析和记录工作 。
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安-30的座舱顶部突起,成为了其最突出的外观特征。安-30的主 机舱舷窗数量较少。舱内布置了一暗室和胶片贮藏间,内装测绘照相机以及相关工作台。机上还有厕所、餐室和休息间。全部舱间均有空调和增压。机组共7人,分别为驾驶员、副驾驶员、无线电报务员、领航员、飞行工程师、摄影员和观测员。(WUQi.tTCX.NEt)
安-30的机舱地板上有5个透明摄影舱口,每个舱口均有保护门,在操纵台上可操纵保护舱门的开闭。各舱口均装一台摄影机。1号摄影舱口装一台АФА-41/7.5广角摄影机;2号摄影舱口上垂直安装一台А54/50-ФК远焦距摄影机;3号舱口装一台曝光表;4和5号舱口分别装一台与垂直方向成28度角的А54/50-ФК摄影机。标准设备还有地形测距仪、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方位装置、自动降落系统和记录装置。机组人员可在机载计算机内预先输入程序,飞机可依靠自动导航系统在观测地区上空保持所需要的航迹、高度和飞行速度,并自动告知抵达预定拍摄点,便于拍摄测绘。导航系统具有与导航星/全球定位卫星(NAVSTAR/GPS)终端链接的能力。安-30还可用于采矿和探测陆地及海洋特性、海洋和湖泊的冰层、雪层和土壤的类型,或观测洪水以及土地季节植被变化 。
by wUQi.TTcX.neT安-30参考数据: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双发安-30航测飞机。(tTcx.nET)
1974年11月2日,中国空军司令部、总参谋部测绘局向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请示1975年内拟向苏联订购10架安-30航测飞机。1975年,苏联在向中国提供的货单中推荐2架安-30航测飞机,这种飞机是部队急需的。1975年2月7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向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1975年进口2架安-30航测飞机,1976年再进口2~3架。同年4月23日,叶剑英同志批准空军引进安-30航测飞机。10月23日,中苏签订了2架安-30航测飞机订购合同,交货期限为1976年1月,验收地点在苏联基辅飞机工厂。经过验收,并将部分问题解决后,两架飞机于1976年2月26日转场回国。
1976年5月15日,中苏又签订了订购3架安-30航测飞机的合同。在1976年6~10月的验收中,中方发现其中1架飞机质量相当低劣,因此没有验收,另外2架飞机则验收完毕。 经过与苏方的艰苦谈判,苏方同意补交一套陀螺半罗盘备件后,中方才同意接收,并于10月13日将飞机飞回北京。
根据1978年中苏贸易换货协定,中国向苏联订购5架安-30航测机的合同于1978年7月16日在北京签署,合同规定苏方于1979年11~12月间交付全部飞机。不过这批飞机由于苏方交货拖延而推迟交付,1980年4月30日,5架飞机分3批最终飞抵北京,分配给航测团2架,空军第16航校3架。
1982年10月,空军第1研究所和空军第16航校共同将安-30飞机改装为领航轰炸教练机,主要用于训练轰-5飞机领航轰炸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