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ɡē
繁体 : 戈
笔画 : 4
部首 : 戈
释义 : 戈〈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
戈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五笔86:AGNT
五笔98:AGNY
仓颉:I由天天查询武器大全编辑
笔顺编号:1534
笔顺读写:横斜钩撇点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208wuqi.tTcx.Net编辑
最长的戈62厘米长,珍品文物by ttCX.nET
部外笔画:0;总笔画:4
异体字:隿
汉字首尾分解:弋、丿 汉字部件分解:弋、丿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勾刃兵器之形。隶定字形从弋,从丿,会意。“弋”指“巡逻中的戈”,即“游戈”。“丿”是具有否定含义的特殊符号,意思相当于“不”。“弋”与“丿”联合起来表示“不在巡逻状态的戈”,即指“静止状态的戈”、“竖立状态的戈”。 本义:作为主战装备和进攻性武器的勾兵,一种曲头兵器。 说明:中国古代商朝至战国时期的典型进攻性兵器是曲头的“戈”,从秦代开始戈逐渐被戟和矛所取代,西方古代的典型进攻性兵器是直头的“矛”。这种主战兵器的差别是由军阵作战方式决定的。在方阵进攻时,战车部队正面出击,高速闯入敌阵,站在车上的戈兵借助车势用戈头“收割”车边敌人的头颅,就像镰刀一样。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
执戈上刃。——《书·顾命》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by ttCX.nET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袁可立)笥经文起胸库,武戈止手,探骊不怵。——明 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7.戈其实是骨武器鹿下颌骨的仿生品,鹿下颌骨去掉门齿部分,可以得到两件骨武器,戈酷似完整的带升支部的半边鹿下颌骨。在前青铜时期,这种半边鹿下颌骨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骨武器,在山顶洞人的山洞中即有发现,用途为狩猎。人类战争开始后,即用于战争,直到后来被青铜武器代替。
戈的书法
◎ 粤语:gwo1◎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o1 [东莞腔] go1 [梅州腔] ko1 [宝安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戈 | 戈 戟 矛 之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