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M-5”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始于1990年。这种三级固体燃料火箭是日本M系列火箭的第五代,全长近31米,重近140吨,具备将1.8吨重载荷送入距离地面约250公里低轨道的能力,主要用于发射科学卫星。第一枚“M-5”型火箭于1997年升空,十年来它先后把4颗天文卫星送入轨道。M-5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和设计目标1997年2月14日,日本利用M-5固体运载火箭在鹿儿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称为Muses-B的射电天文卫星。M-5是日本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运载火箭,而且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1987年以前,由于受日本航天政策的限制
M-5运载火箭又称M-V或Mu-5运载火箭,为日本研制的固态燃料火箭,以发射科学酬载为主,属于Mu系列运载火箭,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0年代投入165亿日元研制M-5运载火箭。火箭长30.7米,直径2.5米,总重约140公吨,为三节式火箭,可酬载1800公斤的卫星至25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
M-5运载火箭于三节式固态燃料的导弹或火箭中,已属最大型,总重约139公吨,较美国空军的LGM-118A和平守护者导弹洲际弹道导弹(88.5公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雅典娜II型运载火箭(120.7公吨)及俄罗斯的R-39 Rif潜艇发射弹道导弹(90公吨)大。而M-5火箭采用了较少见的斜向发射。
高度 13.73米、直径 2.5米、空重 11公吨、总重 83公吨、发动机 1固态、推力 3760千牛顿、比冲 274秒、推进时间 51秒、燃料 BP-204J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高度 6.61米、直径 2.5米、空重 4公吨、总重 37公吨、发动机 1固态、推力 1520千牛顿、比冲 292秒、推进时间 62秒、燃料 BP-208J
高度 3.61米(发射时),4.29米(延展)、直径 2.5米、空重 1公吨、总重 12公吨、发动机 1固态、推力 337千牛顿、比冲 301秒、推进时间 94秒、燃料 BP-205J[4]
发动机 1固态、推力 51.9千牛顿、比冲 298秒、推进时间 73秒、燃料 固态火箭发动机
1987年以前,由于受日本航天政策的限制,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只能生产外部直径不超过1.4m的一次性运载火箭。但随着ISAS发射任务的增加,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重新修改了空间政策,并确定ISAS能够生产直径达到2.5m的运载火箭。M巧的设计即反映了新的航天政策。M-5是日本M系列运载火箭中第6个型号,前5个型号分别为L-4S‘M-4S、M-3C、M-3H/M-3S和M七S-2。1989年,ISAS获得了宇宙开发委员会(NSAC)的批准,负责研制新型固体推进剂运载火箭,以替代正在使用的M刁S-2运载火箭。M-5原计划于1995年进行首次发射,但由于发动机壳体的焊接问题而推迟了一年多。M-5运载火箭总研制费242亿日元(1.67亿美元),其中55亿日元(3SOO万美元)用于首枚运载火箭,且对亿日元(9000万美元)用作研制费。
M-5火箭于1997年首次发射HALCA无线电望远镜,隔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但于2000年2月10日发射的Astro-EX射线天文卫星则遭遇失败。由于该次失败,隼鸟号延至2003年5月9日发射,目标小行星则改为小行星25143。至2005年7月10日发射了Astro-E2以替补2000年失败的Astro-E。于2006年9月22日发射日出(SOLAR-B)太阳观测卫星,为M-V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
发射日期(UTC) | 编号 | 酬载卫星 | 结果 |
1997年2月12日04:50:00 | M-V-1 | Muses B (HALCA) | 成功 |
1998年7月3日18:12:00 | M-V-3 | Planet B (希望号) 成功 | 成功 |
2000年210日01:30:00 | M-V-4 | ASTRO-E | 失败,第一节火箭故障 |
2003年5月9日04:29:25 | M-V-5 | Muses C (隼鸟号) | 成功 |
2005年7月10日 03:30:00 | M-V-6 | ASTRO-E2 (朱雀) 成功 | 成功 |
2006年2月21日21:28:00 | M-V-8 | ASTRO-F (光) CUTE-1.7-APD SSP (solar sail sub payload) | 成功(SSP未能完全展开) |
2006年9月22日21:36 成功 | M-V-7 | Solar-B (日出) HIT-SAT SSSAT (solar sail) | 成功(微卫星SSSat失败)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