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大全 武器大全

ASM一3型超声速空舰导弹

  • 中文名称  : ASM-3空舰导弹

  • 所属国家  : 日本

  • 导弹类型  : 空舰导弹

  • 制导系统  : 被动雷达

  • 弹径    : 0.35米

  • 外文名称  : ASM-3

  • 研制时间  : 2010年

  • 引信    : 火箭冲压

  • 弹长    : 6米

  • 弹重    : 900千克

目录
  • 1发展背景
  • 2性能参数
  • 3发展现状

      发展背景

      图片

        1944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已经日趋明朗,法西斯轴心国军队在各条战线上全面溃败。与盟友纳粹德国一样,日本军国主义者也将“转败为胜”的希望寄托于某些秘密武器上,除了丧心病狂的“樱花”特攻机、“回天”鱼雷之类的自杀攻击兵器外,日本还开发了飞航式导弹、防空导弹、喷气式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甚至微波武器等性能指标超前的秘密武器,可说是“日本版的末日奇迹”。其中就包括无线电指令制导的三菱一号1型甲空地导弹和川崎一号l型乙空舰导弹,以及红外制导的东芝自动跟踪弹等数个型号空射飞航式导弹。据说,在一次川崎一号1型乙样弹的试射中,导弹发生故障后击中一家旅馆并掀翻了女浴室的屋顶,而此时旅馆内住宿的一些女客人正在洗澡。虽说减装药的样弹没有导致人员伤亡,但也使得这些秘密武器得到了“色情炸弹” 的不雅称号。

        日本军方计划使用当时同样正在研制中的“联山”、“银河”重型轰炸机甚至“天河”喷气式轰炸机携带这些空射飞航式导弹突击盟军舰艇和地面目标,还打算在上述型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舰射和潜射飞航式导弹。有消息显示,在整个1944年,这些导弹的研制工作“尚属顺利”(或许是与其他更加夸张且不切实际的“日本版末日奇迹”相比吧)。然而从1945年1月起,以B-29为核心的美军重型轰炸机群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给日本军事工业以毁灭性的打击。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所有的“日本版末日奇迹”,“顺利”的也好,不顺利的也罢,没有一件获得过一次在战场上露脸的机会。由天天查询武器大全编辑

        不过,由于这些武器研制时非常保密,加上盟国对于日本的科技水平不屑一顾(与现在的一些情形相反,当时“日本造”产品大多是设计失败且工艺粗糙的代名词,盟军对于日本武器、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态度和对待德国同类产品和科技人员实在是有天壤之别),一些项目的相关科研设备和开发团队被战后的日本秘密保留下来。不久,出于对抗原苏联的需要,日本被重新武装;《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署,为日本重建军备提供了保护伞,日本陆海空三军又以“自卫队”的名义粉墨登场。不过客观地讲,当时的日本自卫队还是一支以防御为主的武装力量,苏军远东军区的陆、空军和太平洋舰队是悬在日本头上的一把利剑。日本自卫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抗击苏军可能在北海道发起的两栖登陆作战,“尽可能多地消灭苏军登陆舰队”。由WUqI.ttcx.net编辑

        原苏联海军是一支拥有强大对舰火力的海上突击力量,有资料显示,日本方面进行沙盘推演的结果是“红海军仅水面舰队进行一次反舰导弹齐射,就可以摧毁海自60%以上的舰艇”。与舰艇的低生存率相比,只要准备充分,飞机在遭受打击时生存下来的概率要大很多,日本人由此很自然地想到了空射反舰导弹。因为日本“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优先将载弹量和航程都颇为可观的F-4E战斗机及其生产线转让给了日本,“鬼怪”家族多了一个被称作F-4EJ的成员,日本又在借鉴了F-4EJ、“美洲虎”等战机后研制出了T-2/F-1教练/攻击机。在获得了有效的投射平台后,那些在战败时让不少日本科研人员和军人们充满惦念、不甘、期待甚至梦想的日本空射飞航式导弹复活了。

        1973年,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和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一起开展日本航空自卫队提出的空舰导弹论证和研制工作。凭借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1977年就进行了第一次空中发射飞行试验。1979年3月,日本航空自卫队在新岛试验场用21枚样弹进行了攻击海上固定目标试验和作战适应性试验,导弹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性能都得到了充分考核。1979年8月,由F-1战斗机发射了4枚试射弹,全都准确命中了40公里外的靶船,从而完成了定型试验。新型导弹被正式命名为ASM-1,于1980年投入量产,次年正式装备日本航空自卫队,因此也被称为“80式”或“81式”空舰导弹。

      性能参数

      图片

        ASM-1空舰导弹全长3.98米,弹径0.35米,翼展1.19米,发射重量600公斤,发射高度760~3048米,最大射程50公里,巡航高度15米,飞行速度0.9马赫。ASM-1外形和美国“鱼叉”反舰导弹非常相似,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弹体头部带半圆形整流罩,弹翼和尾舵呈X一X形配置,处于同一平面,4片稳定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控制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尾部呈平底形。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从前至后可分为5个舱段:导引头舱、控制舱、战斗部舱、发动机舱和尾舱。其中导引头舱内装有三菱电子公司的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控制舱内装有日本航空电子设备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日本无线电公司的ANV-7调频连续波无线电高度表以及自动驾驶仪和电池组;内装200公斤半穿甲/爆破战斗部,配用触发延时引信和近炸引信,发动机为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尾舱段主要装有电动舵机和舵面。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ASM-1都是一款十分西方化的导弹,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ASM-1是借鉴了美国“鱼叉”和法国“飞鱼”反舰导弹研制而成的。然而很多日本人,包括ASM-1的研制人员和日本自卫队官兵,都认为ASM-1是当年三菱一号1型甲和川崎一号1型乙的“共同后代”。除了民族个性以外,也让我们感到了一些捉摸不透的存在。

        1986年,三菱重工开始了增程型ASM-1C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在保持基本气动外形、导引头和战斗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导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ASM-1C的发射重量由ASM-1的600公斤降低到510公斤,射程却增至55~65公里(不同途径获得的性能参数有差异)。1992年ASM-1C设计定型并量产服役,也被称为“91式”空射反舰导弹。

        如果说ASM-1系列与三菱一号l型甲和川崎一号1型乙的关系还是“不明不白”的话,那么ASM-2空舰导弹则可以说是东芝自动跟踪弹设计思路的延续。ASM-2导弹依然由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和三菱重工承担研制和生产任务,试验工作在1989年就开始展开,至1991年顺利完成了技术试验,据称试射弹全部命中目标。从1992年开始,航空自卫队使用了F-4EJ和T-2/F-1战机,分挂载飞行和实弹发射两个阶段进行了10枚导弹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ASM-2空舰导弹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航空自卫队的要求。1993年,ASM-2完成定型试验,并进行小批量生产,当年航空自卫队就订购了25枚。1995年,ASM-2空舰导弹正式装备航空和海上自卫队,亦称“93式”空射反舰导弹。

        ASM-2弹长3.98米,弹径350毫米,翼展1.19米,弹重610公斤,巡航速度为0.9马赫。从外形上看,ASM-2与ASM-1十分相似,但改用涡喷发动机取代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射程增至150公里。ASM-2的制导方式为惯导+红外成像制导,采用先进的红外成像器和图像处理系统。在当今世界各国装备的反舰导弹中,采用红外制导的型号非常少见,射程超过100公里的红外制导反舰导弹可以说仅ASM-2一家。日本技术人员敢于采用这种几乎独创的制导模式,体现出了他们对电子元器件优良品质的充分信任。另一方面,ASM-2也被一些日本人称作“平成年间的东芝自动跟踪弹”(“平成”是现在日本天皇的年号)。虽说当年参与东芝自动跟踪弹的技术人员几乎不可能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参与ASM-2的研制工作,但是一些日本刊物宣称“ASM-2的成功弥补了当年东芝自动跟踪弹未能投人使用的遗憾,实现了曾经的梦想”。可这是什么“遗憾”和“梦想”呢?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日本自卫队和民间刊物对ASM-2独特的制导模式推崇有加,航空自卫队与三菱重工还是于1996年左右为ASM-2研制了反辐射导引头。反辐射型ASM-2据称已于2000年前定型并量产服役,也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独立研制生产反辐射导弹的国家之一。

        

      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里根时代的美国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曾在战争假想小说《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中写道:“日军(小说中假定日本此时已重新成为军国主义国家)使用速度超过3马赫的反舰导弹重创美国航母编队”。今天看来,这一设想恐怕并非无中生有。

         从2002年起,日本进行了多次以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以及两者混合动力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射试验。由于日本国土面积有限,有数次试验是在澳大利亚进行的。日本方面对外宣称试验的目的是“为研制未来的高超音速客机作准备”,然而来自澳大利亚的消息显示,这些飞行器速度达到了音速5~7倍,日本方面随即也认可了这个消息。速度如此快的客机有实用意义吗?

        终于,在2006年10月份出版的一本日本军事刊物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一架F-2战斗机携带着两枚从未见过的飞航式导弹,尖锐的头部和弹体上的冲压发动机明确地告诉人们它是一种超音速飞航式导弹,图注上文字说明的中文大意是:2006年8月10日,驻岐阜基地日本航空自卫队飞行开发实验团的F-2A战斗机正在进行新型ASM-3超音速飞航式导弹载飞弹(“载飞弹”就是尺寸、外形、重量以及重心位置等各方面特征与真弹完全相同的模型)搭载实验。该弹采用了特有的“整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可以超音速飞行并具有一定的隐身能力,尺寸比ASM-1和ASM-2都大,弹体下方有两个冲压发动机进气口。这些文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是一种名为ASM-3的日本新型飞航式导弹。2006年10月26日,英国《简氏导弹与火箭》又报道了ASM-3首次试射取得成功的消息。(wuqI.Ttcx.nEt)

        虽说日本经常指责别的国家“武器装备的性能不透明,暗藏玄机”,但事实上其自身武器装备的真实性能更加难以为外人所知。战后日本至今没有对外出售过武器(确切地说是没有通过公开渠道出口武器),所以其研制的武器极少在各种防务展会上“抛头露面”。同样,没有其他国家通过公开渠道进口日本武器,也就不会有用户对外公开相关的具体使用情况。于是,除了日本方面自己公布的一些简单性能参数外,外界对于日本武器的具体情况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日本人号称“完全公开”的型号尚且如此,对于ASM-3这种此前从未披露过武器的情况就更加难以捉摸了。迄今为止,我们能够获得的有关ASM-3的全部资料,就是这张从日本军事刊物上翻拍的照片和照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据一些通过某种渠道看过这本日本军事刊物的军友们说,该刊物上再也没有关于ASM-3导弹的其他讯息。既然无从知晓该弹的性能和研制情况,那就让我们仔细研读一下这张照片及其文字说明,结合其他渠道传来的零星相关消息,试着能否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由WUqI.ttcx.net编辑

        虽然是翻拍,但这张照片还算是比较清晰。说是一张照片,其实是叠在一起的大小两张(左下角还有一张小照片),大照片是从接近正下方角度拍摄的,小照片是从侧下方拍摄。这两张照片应该是在同时或者相隔很短时间内拍摄的,照片上F-2A战机和导弹是相同的。

        从照片上看,ASM-3型导弹仅有安装于弹尾的一组控制面,共三片,三个舵面的夹角呈120°分布。根据一般的飞行控制理论和常识,采用这种除尾舵外没有任何其他控制面、过于简单气动布局的飞行器,在空中高速飞行时较难改变飞行姿态,转弯半径大、耗时长,尤其是在低空,想要做出比较复杂的机动动作近乎不可能。从已知导弹型号看,只有一些用于打击固定目标、对于命中精度不是十分高的地地弹道导弹采用这种气动外形(有些重视精度的地地弹道导弹也有不止一组的控制面)。也就是说,ASM-3型导弹的弹道轨迹比较简单,不大可能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低空突防+末端机动的飞行模式。

        既然难以做到低空突防,那么ASM-3如何突破对方防御圈呢?笔者认为,ASM-3飞航式导弹很可能采用一种极为少见的弹道模式―高空突防+末端大角度俯冲攻击,亦称“过天顶攻击弹道”。

        说这种弹道模式少见,是因为目前“已知”采用“过天顶攻击弹道”的飞航式导弹只有一个型号,那就是原苏联的X-15C(北约编号AS-16,绰号“反冲”)超音速空射飞航式导弹。然而,X-15C是在原苏联解体之初,由俄罗斯媒体披露的“苏联时代的超级武器”。由于当时俄罗斯国内局势较为混乱,因此来自俄媒体的消息往往前后矛盾、真伪难辨;而且当时国力衰弱的俄罗斯为了维护自身“大国形象”,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宣称“研制成功超级武器”,但总是事后就没有了下文,X-15C超音速空射飞航式导弹也是其中之一。据传,1988年,时任美国防部长的卡斯帕·温伯格参观原苏联库宾卡空军基地的图-160战略轰炸机时,苏方为炫耀实力展示了最新装备的X-15C超音速空射飞航式导弹。该型导弹有可携带核战斗部的对地攻击型和采用穿甲战斗部的反舰型两个型号……这则消息大约是在1993年至1994年间由俄媒体传出的,也是至今为止外界获得的所有关于X-15C的资料的唯一来源。从那时起直到现在,除了一张颇为模糊、无法看清细节的据说是装在图-160战略轰炸机弹舱内的X-15C导弹照片外,没有其他任何能够证明其存在的证据。近几年俄罗斯国力、军力都日渐恢复,俄军也时常实施联合演习等较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在行动中展示包括新型空射飞航式导弹在内的各种新式武器以显示战力。但是,我们从来就没有在俄军的历次行动中看到X-15C或者关于俄军发射X-15C的消息。

        这一切都使这种导弹是否存在变得很有些可疑。据称,X-15C弹长4.55米,弹径455毫米,翼展920毫米,弹重1200公斤,动力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可达150公里。该弹的外观特征为:弹体流线型较好,弹头呈锥形;无弹翼,仅有安装于弹尾的一组控制面,共三片,包括一个垂直舵面和两个水平舵面。X-15C的突防方式十分奇特:导弹发射后先爬高到4万米高空,然后主动雷达导引头开机搜索目标,发现并锁定目标后立刻关机,转入大角度俯冲,在近似垂直加速中将速度加到5马赫。这种“高抛下击”的弹道模式与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十分类似,因此X-15C也被描述成为一款“准弹道飞航式导弹”。“过天顶攻击弹道”正处于“海麻雀”、“密集阵”、“海拉姆”等西方国家海军普遍装备的近防武器的盲区,即使是荷兰“守门员”之类的“具备过天顶拦截性能”的近防炮,也难以拦截速度如此高的目标。

        ASM-3的气动外形与传说中的X-15C非常相似。前面已经说过,ASM-3不大可能具备低空突防能力,那么也就意味着其很有可能采用“高抛下击”的“准弹道飞行模式”。这样一来,只有3马赫左右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有一定反弹道导弹能力的区域防空导弹来说,弹道轨迹简单、速度低于4马赫的目标完全可以拦截(等于是一枚低速弹道导弹)。因此,笔者猜测,ASM-3导弹的速度可能达到5马赫以上!这不仅是因为它与X-15C的气动外形非常相似,也因为它的动力装置——日本军事刊物上的文字说明是“ASM-3导弹采用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因此能够超音速飞行……弹体下方有两个冲压发动机的进气口……”;而英国《简氏导弹与火箭》则宣称ASM-3使用的是“双冲压发动机”,还有消息称该弹“发射和加速阶段由组合循环式火箭发动机推进,在超音速巡航阶段由吸气式冲压发动机推进”。

        无论是“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双冲压发动机”,还是“组合循环式火箭发动机”、“吸气式冲压发动机”,都是在已知的飞航式导弹常用发动机中未曾见过的新名词。照片上的ASM-3由于是载飞弹,没有进气口和尾喷口,因此动力系统的情况难以判断。不过,既然日本前阶段一直在进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射试验,那么ASM-3很可能应用了相关技术。可以参照的是美国NASA试验中高超音速飞行器计划采用的“亚格吸气式火箭发动机”。NASA对“亚格”发动机的描述是“既可以作为火箭发动机,又可以充当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和超音速冲压喷气发动机……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火箭的高超音速组合循环发动机。该发动机用烃类和经过严格筛选的过氧化氢推进剂作燃料。吸气式火箭发动机将从一个安装在吸气管内的专门设计的火箭获取初始推动力,这项举措可以使吸气式火箭的性能比常规火箭提高15%。当发动机加速到2倍音速以上时,火箭被关闭,发动机内氢气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完全来自大气层;当火箭加速到10倍音速以上时,发动机切换到常规火箭推进系统,将航天器送入轨道。”

        当然,“亚格”发动机性能究竟如何,还有待其正式出现以后方能下结论。结合目前能够获得的资料,笔者认为,ASM-3飞航式导弹的动力可能是一种具有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共同特点的新型发动机,它将使ASM-3的速度达到5倍音速甚至更高。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不仅是它可能采取的“高抛下击”弹道模式和外界对该弹动力装置的描述,以及此前日本进行的多次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被广泛认为很可能是未来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动力之源,或者至少应当是未来高超音速飞行器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氢氧火箭发动机方面,日本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ASM-3的性能将超过传说中的X-15C,因为X-15C只有在最后的俯冲加速中才能将速度加到5马赫,而ASM-3可能在水平飞行时就可能达到甚至超过这个速度。(WUQI.ttcx.net)

        对于ASM-3的制导方式也是众说纷纭,有说主动雷达制导的,也有说被动雷达制导和红外热成像制导的。笔者认为红外热成像制导的可能性最小,因为该弹在高速飞行中本身也要产生大量的热,况且如果导弹头部装上光学窗口,就难以设计成最适合高速飞行的锥形弹头。主动雷达制导对弹载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要求相当高,不过日本的微电子科技十分先进,因此有这个可能性。而可能性最大的则是被动雷达制导,作为一款速度快但飞行轨迹比较简单的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寻的,在作战中将其作为“大型反辐射导弹”来使用是相当合适的,尤其可以给对方舰队中装备远程预警雷达的主力舰构成相当大的威胁。由于这类远程预警雷达的功率往往很大,一般也不会关机(它们就是舰队的“耳目”),采用被动雷达制导的“大型反辐射导弹”由载机携带着进入攻击航线,发射后几乎无需转向,直接飞向目标即可。在接近目标时,导弹依靠尾部的控制面向下大角度俯冲,在近似过天顶的角度上垂直向下攻击。有消息显示,ASM-3导弹采用穿甲战斗部,这对于一款超音速飞航式导弹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该弹的飞行速度确实如此惊人,那么它在下落时产生的动能也会十分可怕,一旦被它击中,即使不算炸药的威力也会给大多数大型水面舰艇以灾难性打击。ASM-3要摧毁的不仅是对方主力舰上的远程预警雷达,也要摧毁战舰本身,这样不仅能“剑掉对方舰队的眼睛,更能够彻底瓦解对方舰队的防空网保护伞”。毫无疑问,如果ASM-3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将对日本周边国家最近蓬勃发展的大型防空舰构成相当大的潜在威胁。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

        进一步讲,ASM-3导弹的价值也远不止反舰作战,这也是笔者称其为“飞航式导弹”而不是“反舰导弹”的理由。相对于可以实施机动规避的战舰(由于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差异,对于在高空进行超高速飞行的“准弹道飞航式导弹”来说,一旦目标位置改变,要改变飞行轨迹也相当困难。如果是在最后的俯冲段,导弹就几乎无法对飞行方式进行改变了),对方的陆基远程警戒雷达(类似美国出售给台湾的“铺路爪”雷达和俄罗斯提供给朝鲜的“鸡笼”雷达)显然是ASM-3更理想的打击对象。其强大的威力足以彻底摧毁整个雷达甚至雷达周围的相关设备,从而削弱乃至瘫痪对方的远程对空预警能力。与传说中的X-15C导弹具有对地攻击型号一样,ASM-3导弹完全可能发展出类似惯导+GPS制导模式的陆攻型号,以及相应的舰基甚至潜基导弹。

      by WUqi.TTC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