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大全 武器大全

风暴一号

  • 中文名   : 风暴一号

  • 所属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首发地点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首发时间  : 1972年8月10日

  • 研制单位  : 上海航天局

  • 停用时间  : 1982年

目录
  • 1风暴一号火箭概述
  • 2风暴一号未列入长征系列的火箭
  • 3鲜为人知的风暴火箭
  • 4风暴系列火箭发射全记录

      风暴一号火箭概述

      (TTcx.NET)
      “风暴一号”火箭的代号为FB-1。70年代初我国北京地区开始研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时,上海地区根据当时国内的需要,也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设计技术资料开展了运载火箭的试制工作,火箭命名“风暴一号”以示区别。在试制过程中,对长征二号设计作了一些适应性修改,其中第二级游动发动机改动较大。由于改动后设计余量小,地面试验 不够充分,质量上控制不够严格,
      风暴一号 风暴一号
      导致初次发射卫星失败。 后确认故障是第二级游动发动机推力下降所致,决定改用“长征二号”的二级发动机,因而,“风暴一号”与"长征二号"的技术状态更趋一致。 1981年用一枚“风暴一号”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后(国内首次一箭多星发射),根据国内要求,计划作了调整,上海地区停 止"风暴一号"的生产和研究,集中力量研制"长征三号"的第一,二级火箭。为了与北京地区研制的第三级相容,该一,二级是在 “长征二号”基础上改进的。 “风暴一号”火箭共进行了六次发射,四次获得成功,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风暴一号未列入长征系列的火箭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这次发射成为我国继1980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导弹之后的又一项科学技术成就,因此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美联社猜测说“(中国)多卫星的发射可能意味着能发射多弹头导弹”,路透社则对我国没有发表详细情况感到失望,美国和法国等国家的驻华大使馆甚至把电话打到七机部(当时研制火箭和卫星的部门),要求了解卫星的详细情况。 这次一箭三星的发射是由风暴一号火箭完成的。 像长征二号火箭一样,风暴一号也是我国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远程导弹为原形研制的一种卫星运载工具。所不同的是,风暴一号是迄今为止惟一没有列入“长征”系列的火箭。 风暴一号火箭研制任务开始于1969年。承担研制任务的单位以前是地空导弹研制基地,从未研制过运载火箭,因此各方面都不具备研制条件。不仅设计人员不配套,技术力量不成熟,而且试验设备严重缺乏,总装厂房、静力试验室、发动机液流试验台等都急需装备。当时,如果全部依靠新建,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而且无法满足进度要求。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全体研制人员凭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对现有厂房、设备进行改造和扩建。因厂房高度不够,安装钎焊炉遇到困难,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硬是在短短的几天内靠几个千斤顶将房顶升高了近两米,基本满足了钎焊炉的安装要求。用于铆接生产的厂房面积不足,无法安置7个装配型架,工装设计人员就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一种能自由升降的型架,结果仅安装了3个这种型架就满足了生产要求。 针对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研制单位在当地组织了330多个单位进行大协作。焊接高强度铝铜合金材料的推进剂贮箱,需要复杂的工艺装备和自动化焊接设备,在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情况下,研制单位抽调了当地有名的焊接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集体攻关,在不长的时间就摸索出工艺规程,攻克了焊接难关。
      风暴系列火箭总装厂房 风暴系列火箭总装厂房
      正是依靠研制人员的这种集体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在借鉴远程导弹研制成果的基础上,风暴一号从方案设计到第一发试车火箭出厂只用了10个月时间。1972年4月,第一枚试验型风暴一号火箭出厂。8月6日,国防科委和试验队负责人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了发射准备情况。周恩来指示要严把质量关,把工作做细,努力做到万无一失,并批准了火箭发射。1972年8月10日,风暴一号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获得基本成功。
      在发射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风暴一号开始发射技术试验卫星。可是,由于当时片面追求进度,对质量控制不严,一些技术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致使风暴一号在1973年9月18日和1974年7月12日连续两次发射失败。
      面对失败,研制人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了对火箭可靠性的全面控制,对发动机存在的技术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经过改进的风暴一号火箭于1975年夏天运抵酒泉卫星发射场,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亲临现场指导发射。1975年7月26日晚,风暴一号终于又一次发射成功,把中国第一颗质量超过1吨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接着,风暴一号又分别于1975年12月16日和1976年8月30日,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技术试验卫星。
      1978年,我国决定用风暴一号火箭一次发射三颗实践二号
      风暴系列火箭准备发射 风暴系列火箭准备发射
      卫星。为此,研制人员重新组织了一、二级火箭的全箭振动试验,准确掌握了火箭的结构动力学特性;通过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并且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了多星分离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重视进度,轻视质量的问题仍然存在,结果1979年7月28日首次进行的一箭三星发射因二级游动发动机故障出现失败。对此,研制单位进行了全面质量整顿,严格了工艺管理和质量管理,认真改进了发动机设计,并反复进行了发动机地面试验,为成功铺平了道路。 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再次进行的一箭三星发射获得成功,将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风暴一号的研制,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新的运载火箭研制队伍,建立起运载火箭研制、试验、生产相关的设施和设备,为后来研制长征三号一、二级和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等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
      由天天查询武器大全编辑

      鲜为人知的风暴火箭

      武器大全

      为什么叫“风暴一号”?

      风暴一号火箭任务的由来是这样的:1969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七机部和上海市有关负责人时,代表党中央作了重要指示:上海不仅可以搞导弹,也可以搞火箭和卫星,还可以搞洲际导弹。根据周总理的这一指示精神,同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上海下达了“701工程”任务,任务中主要包括由上海抓总研制火箭和卫星。火箭取名为风暴一号,卫星取名为长空一号。 至于火箭为什么要取名风暴一号这么一个现在看起来很怪的名称?原来这一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66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始,上海市也同全国一样开始乱了起来。当时上海有个十分有名的造反派组织,叫造反队,造反司令就是那个大名鼎鼎,后来飞黄腾达官位升至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在江青、张春桥等授意下,发动了一场叫“一月风暴”的红色革命运动,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夺权斗争。他们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所有当权派都当走资派打倒在地,挂上牌子批斗游街,然后再关进牛棚。造反派夺取了政权后,将上海市政权机构的名称改名为上海市人民公社。这一名称的出处估计来源于巴黎公社。后来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干预,全国各地夺权后的政府机构一律更名为革命委员会。正因为上海有了这赫赫有名的“一月风暴”,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上海在文革期间承担的风暴一号火箭,其名称便是从“一月风暴”中演变而出的。

      风暴创造奇迹:一年内就拿出了试车火箭

      武器大全
      风暴一号的原型是七机部一院正在研制的远程地地导弹,改型后为二级火箭。当时定名为701工程,其含义是1970年的第1号任务,上级要求一定要在1970年完成初样。任务明确后,上海立即抽调一批骨干去七机部学习,调集图纸资料,随后七机部还支援了上海一些技术人员。由天天查询武器大全编辑
      应该说,上海当时搞火箭和卫星的条件并不怎么具备,
      风暴一号准备发射 风暴一号准备发射
      有些硬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白手起家干出来的。但上海不愧为基础比较厚实的老工业基地,也拥有一大批科技人员,以及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他们为攻克风暴一号的技术关键作出了重大贡献。如火箭上的一种叫AK-8材料的焊接攻关,就充分体现了相互支援、相互协作的精神。该材料焊接性能差、焊接系数低(仅0.5),对焊接应力很敏感(易产生裂纹)。但因其强度高,可以提高运载火箭的性能。但焊接这一关的突破成了这种材料能否选用的决定因素。据了解,当时进行技术攻关主要把目光放在焊条上,搞得上海焊条厂日夜为新江机器厂试制各种配方的焊条不下几十种,但收效甚微。AK-8焊接关成了风暴一号研制过程中的拦路虎。为此市领导决定,调集上海有名的焊接大王、全国劳动模范唐应斌和龚春南等5人,对AK-8焊接进行攻关。他们仅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明显效果,经他们焊接过的这种材料,打压试验基本通过。原来他们没有把眼光盯在焊条上,而是把攻关方向和精力集中在如何减小焊接变形和内应力上,抓住了AK-8焊接关键的本质和主要矛盾。他们用AK-8剪切下来的线材当焊条,一举突破了这一焊接关,创造了特种材料焊接领域内的一个奇迹。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当时还不十分普及,熟悉的人不多。而风暴一号的计算工作和软件工作量很大。所以一开始就从华东计算机研究所抽调了四五位技术骨干充实总体,大大提高和促进了风暴一号的软件编制和计算工作。但最后还剩下一项弹道的程序设计问题,由市701办公室向上海计算中心求援,才解决问题,从此弹道计算软件全部配套。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那时工程进展的速度简直可以用“大跃进”来形容。上海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大型运载火箭的设计、生产和试验力量。从设计、生产准备和试制,到第一台发动机试车,仅用了4个月时间;随后又进行了发动机四机并联试车、箭体结构静力试验和增压输送系统试验等一系列大型试验,到整发热试车火箭总装出厂,仅用了11个月。如此速度,堪称奇迹!
      1972年8月10日,风暴一号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并获得了基本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设计方案的基本正确,各系统工作协调,为正式发射卫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当时处在“文革”中,左的一套十分流行,好大喜功。只管工程快马加鞭求进度,而不求在技术上吃透,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这就导致了科学试验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必定要遇到挫折。期间,1973年9月和1974年7月进行过两次飞行试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质量控制不严,特别是对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不够重视,出了故障找客观原因和外部原因多,听不得不同意见。技术吃不透,原因找不准,故障不能准确定位,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所以在1975年连续两次成功后,又产生了骄傲和轻敌情绪,导致1976 年失败。

      创造了两个国内航天第一

      第一个“第一”:创造了中国发射质量最重的卫星!
      1975年7月26日,由风暴一号发射成功的长空一号卫星,质量达到了1107千克,为当时国内发射成功的最重有效载荷。
      为发射重型卫星并确保准确入轨,火箭总体和分系统设计单位从三个方面对火箭做了重要技术改进:一是为了提高运载能力,大幅度减轻火箭结构质量。为此对安全余量较大的贮箱厚度进行了减薄,同时还简化了系统,减轻了电缆网,部分设备进行了小型化处理;为了控制推进剂的剩余量,一级火箭采用耗尽关机方案,使推进剂得到有效利用;二级火箭飞行程序采用主发动机关机后以游动发动机进行小推力滑行方案;制导系统采用两套关机方程。这些改进措施使火箭的运载能力一下提高了50%。二是确保入轨精度。经过对几百条弹道的分析研究,把制导方案改进为速度导引与高度导引结合的混合导引方案。三是改进测控系统,确保卫星入轨段测量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针对试验火箭研制、试验中暴露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加强了质量控制。
      重型卫星发射成功后,新华社为此发布了套红新闻公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从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国外媒体也给予了很高
      风暴一号 风暴一号
      的评价。重型卫星上天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入了一个新阶段,意义重大。
      第二个“第一”: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的记录!
      利用1枚火箭发射3颗卫星,也是航天人一个大胆的设想,当时在国际上除了苏联和美国外,还没有第3个国家进行过这样的尝试。航天人利用改进后的风暴一号火箭一举成功发射了3颗卫星。
      为了保证用1枚火箭发射成功3颗卫星,航天人首先通过重新组织全箭振动试验,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多星状态下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合理设计卫星结构和安排三颗卫星的位置,改进稳定系统使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宽裕度,解决了多星引出的火箭结构动力学问题。第二是通过精心安排卫星的分离程序,增加反推火箭的数量、调整反推火箭的位置,巧妙安排了实践二号乙卫星的位置和分离方向,确保卫星分离时不发生碰撞,不被燃气污染,可靠地进入各自的轨道。第三是通过严格控制惯性器件引起的误差和改进制导方法,提高了入轨精度。此外,又通过挖潜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尽量提高卫星的轨道高度,以延长使用寿命。
      但一箭三星发射出师不利。1979年7月28日清晨,风暴一号火箭托举着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起飞。火箭一级、二级主机工作正常,但在滑行段飞行中游动发动机推力下降,直至起飞后297秒自行关机。火箭终因飞行姿态失稳在空中自毁。 (wuQi.ttCX.NET)
      经查,这次发射失利问题主要出在游动发动机涡轮泵上,为此涡轮泵组的设计人员仅用44天就完成了设计改进。改进后的涡轮泵采用了机械式、浮动式、气隔式三位一体的组合密封形式;涡轮转子改用高强度材料、加粗轴径、泵诱导轮装在同根轴上;三段涡轮壳体从焊接改为整体加工结构;改用高级轴承。发动机总装组设计人员还把原来“坐”在主机推力室头部的涡轮泵“搬”到机架的悬臂梁上,构成独立的安装体系,增加了导管的柔性,并且采用两个支座、一端固定一端滑移的安装方式。这些变动使涡轮泵脱离了振源,变形可以得到补偿,并改善了涡轮泵的工作条件。
      经过大量单项试验、3次涡轮泵联动试验,证明改进方案可行,接着进行1次500秒游动发动机热试车,一切正常。经过慎重研究,他们决定进行一次游机与主机组合的二级发动机热试车。联合试车于1981年1月25日下午1时46分点火,主机200.1秒正常关机后游动发动机继续工作直至3600秒正常关机,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1981年9月20日5时28分,火箭点火起飞,经过7分20秒,3颗卫星按照设定的程序逐一与火箭分离,进入各自预定的轨道。一箭三星发射终于获得了成功。 武器大全由WuQI.TTCX.Net编辑
      一箭三星是风暴一号的第11次发射,也是它最后的辉煌。以后,国家对火箭的研制发射任务作了调整,上海不再研制风暴一号,其成熟的技术融入和延续到了上海后来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中。

      风暴系列火箭发射全记录

      风暴一号 1973.9.18 酒泉 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失败
      风暴一号 1974.7.12 酒泉 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失败
      风暴一号 1975.7.26 酒泉 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成功
      风暴一号 1975.12.16 酒泉 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成功 wUQi.TTCx.NEt编辑
      风暴一号 1976.8.30 酒泉 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 成功
      风暴一号 1979.7.28 酒泉 实践二号/甲/乙 近地 失败
      风暴一号 1981.9.20 酒泉 实践二号/甲/乙 近地 成功
      (WUQi.TTcx.nET)

      附件列表


      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0 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TTcx.NET)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C-140“喷气星”    下一篇 关键熊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词条信息

      已删除
      此用户已删除(TTcx.NET)
      词条创建者
      by TTCx.NEt
      • 浏览次数:704 次
      • 更新时间:2019-10-07
      (WUQi.TTcx.nET)

      相关词条

      当前时区GMT + 8 现在时间是 2022-05-20 21:59 吉ICP备1900028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