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瑞典比尔反坦克导弹 “比尔”反坦克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攻顶式反坦克导弹。随着坦克装甲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乔巴姆”装甲为代表的复合装甲的出世,甲-弹争斗的天平开始向“甲”的一方倾斜,复合装甲使破甲弹的威力大打折扣。传统的“正面硬攻”的破甲方式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采用聚能破甲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威力大减。
能不能不搞“硬碰硬”,专门攻击坦克薄弱的顶部装甲呢?可以说,反坦克武器专家都在思考这一问题,而瑞典人率先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于是,“比尔”反坦克导弹应运而生。
“比尔”(BILL)是瑞典博福斯公司研制的攻顶式轻型反坦克导弹,1985年正式投产,1987年开始装备瑞典军队。这是一种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由两名士兵操纵。“比尔”采用光学瞄准、红外半自动指令有线制导,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导弹全重18千克,弹径150毫米,发射筒及支架部分重20千克,系统全重38千克。聚能破甲战斗部的直径为100毫米,按照破甲厚度为直径的5-7倍估算,破甲厚度应在500毫米以上。它的技术诀窍是装药轴线与弹体轴线成30度的下倾角,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起爆,能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攻击坦克的倾斜主装甲(首上装甲)或者薄弱的顶部装甲,使坦克遭到灭顶之灾。
改进型的“比尔2”反坦克导弹采用串联式战斗部,成为新的破甲利器。
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在“比尔2”装备部队没有几年,一种属于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新型的攻顶式反坦克导弹——MBT LAW悄然面世。
瑞典比尔反坦克导弹 MBT LAW是“主战坦克轻型反装甲武器”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单兵使用的便携式“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武器。这一回,博福斯公司和英国多家公司合作,研制的产品将交付英国、瑞典、芬兰等国军队。MBT LAW武器系统全重11.6千克,比“比尔”要轻得多。导弹有效射程20~60米,最大飞行速度550米/秒,战斗部攻击模式为90度向下攻击。那么MBT LAW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预测瞄准线(PLOS)技术
它是MBT LAW的核心技术及智能化的所在。发现目标后,射手在瞄准的同时跟踪运动中的目标。发射前,弹上制导系统的电子设备记录下射手的瞄准过程,计算和预测瞄准线。射手不必考虑目标的距离和角速度,就可发射MBT LAW。发射后,不论是掠飞攻顶还是直接攻击,导弹都能沿预测目标瞄准线一侧的飞行弹道飞向目标,不管距目标的远近,导弹在弹道上的位置都能保证导弹与目标相遇。正是有了这项技术,才使导弹实现“发射后不用管”,成为第三代反坦克导弹。
动态补偿技术
这是MBT LAW的第二个“亮点”。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由于单体旋转的陀螺章动效应,使聚能弹的金属射流发散,降低破甲威力。动破甲厚度和静破甲厚度相比,要大打折扣,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博福斯公司专门研究了一种巧妙的办法来加以动态补偿,以保证破甲威力不降低。至于这项动态补偿技术的细节,这可是博福斯公司的技术秘密,目前还不得而知。
双传感器技术
MBT LAW传感器系统包括光学和主动磁感应两种传感器。在掠飞攻顶模式时,两种传感器相互作用。导弹到达目标上方时,两种传感器同时给导弹发出信号,通过目标算法,发出指令。此时,不论目标暴露与否,导弹都能起爆战斗部,从顶部对目标进行攻击。有了两种传感器,使导弹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
两种攻击模式
MBT LAW有两种攻击目标的模式。一种是掠飞攻顶模式,继承了世界上第一种掠飞攻顶反坦克导弹——“比尔”的技术,并且更上一层楼。另一种是直接攻击模式。在掠飞攻顶模式时,导弹发射后沿瞄准上方1米高的弹道飞行。到达目标上方后,弹上两种传感器共同作用,引爆聚能装药战斗部,向下攻击装甲目标最薄弱的顶部,摧毁目标。在直接攻击模式时,导弹沿瞄准线飞行,到达目标后战斗部不是由传感器引爆,而是靠导弹直接与装甲目标碰撞后引爆,摧毁目标。正是依靠这四大优点,以及小巧的身材,MBT LAW可以算是一种——
天天查询武器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