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枪是1918年-1919年研发的M1917气冷型,用于装备美国坦克部队。枪管缩短到457毫米,并采用穿孔的枪管套筒,为便于在坦克外使用,装配了一个小型三脚架。该枪表明,气冷式机枪完全可以与水冷式机枪媲美。经过众多改进后,最终的成果为M1919A4,其枪管长度与M1917相同。20世纪20年代早期,该枪被美国骑兵部队采用;20世纪30年代末期,该枪成为所有部队的地面标准武器,直到20世纪60年代被M60所取代。在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在该枪被新式机枪(如MAG 58)所取代后用它装备后备部队,但有些被改装成使用7.62毫米北约制式枪弹。 (tTcX.Net)
M1919A4式机枪是由M1917A1式水冷式重机枪的水冷方式改进为气冷,M1919A4的全枪质量大为减轻,既可车载又可用于步兵携行作战。
外观上明显的特征是枪管外部有一散热筒,筒上有散热孔,散热筒前有助退器。该枪与M1917A1式重机枪一样,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
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枪弹击发后,枪机和枪管只共同后坐一小段行程,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的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枪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枪机开锁,脱离枪管节套,单独后坐;枪管节套在惯性作用下向后运动,压缩枪管复进簧。后坐过程中,枪机从弹带中抽出一发枪弹,抽壳钩从弹膛内抽出发射过的弹壳。
枪机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缩,推动枪机复进,抛壳挺撞击弹壳,使之向下方抛出。枪机继续复进,完成推弹入膛、枪机与枪管的闭锁动作。在枪机与枪管共同复进过程中,打击枪弹底火,完成一个自动循环过程。该枪采用250发弹链供弹。
(TtCx.NEt)当时美军步兵班仅配有勃朗宁自动步枪,即著名的BAR,扮演轻机枪的角色,但它弹匣容弹量仅20发,严重影响了火力持续性,其枪管不易拆卸和更换(只能在修械所里更换)更是严重的缺陷,因为持续射击将很快烧蚀枪管,这些都决定了BAR不能提供足够的持续性火力。 by wuQI.tTCx.Net
尽管M1919A4的射程和火力持续性都要胜过BAR,但对于美军步兵连以下部队来说,机枪火力的支援仍然不足,对于机动作战来说还是显得过于笨重。特别是它转移阵地时至少需要两人操作,基本上是一人扛机枪,另一人扛M2三脚架(脚架重6.35KG),另有人携带弹药箱。在战场上,转移阵地过程中只要有一人负伤,枪身、三脚架、弹药三者中可能就有一部分将不能到达目的地。当时美军研制了可以同时携带枪身和三脚架的专用携行具,但由于单个士兵本身负重所限,想要迅速地转移机枪和所必备的弹药很困难。在实战中,很多情况下士兵只能依靠M1919A4的枪身来进行概略射击,其作战效能大打折扣。 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M1919A4逐步取代了大多数M1917A1,成为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最主要的连级机枪。直至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的军队还继续装备了一段时间。
M1919也有被搬上飞机成为航空机枪,除了美国之外,英国战机也采用M1919并改用英式7.7毫米口径子弹,后来由于发现此等火力对有装甲保护的战机和轰炸机杀伤力有限才改用更大口径的机枪。
抗日战争时期来华参战的美制战机(例如:霍克II)仍采用美国原厂M1919,就连子弹仍是美式7.62毫米口径而非当时中国军队所用的德式7.92毫米口径,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在1961年推出仿M1919A6的50式轻机枪,但由于当时其科技已经落伍,故50式轻机枪产量不多,1968年后由57式机枪(仿美国M60通用机枪)取代。武器大全
勃朗宁M1919A4机枪参加过的战役有:墨西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印度支那战争,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柬埔寨内战,古巴革命,柬越战争,寮泰边境战争,中越边境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2011年利比亚内战以及墨西哥毒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