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大全 武器大全

79式冲锋枪

  • 名称    : 79式冲锋枪

  • 制造商   : 346厂

  • 生产年限  : 1983年

  • 口径    : 7.62毫米

  • 参战情况  : 中越战争

  • 关注度   : (4.8分)

  • 全枪长   : 740毫米

  • 全枪重   : 1.9千克

  • 弹匣容弹量 : 20发

  • 战斗射速  : 650发/分

  • 有效射程  : 200米

目录
  • 1研发历史
  • 2枪支参数
  • 3结构性能
  • 4枪支缺点
  • 5装备生产
  • 6升级附件
  • 7使用子弹

      研发历史

      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79式冲锋枪的研制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965年8月。起初,原军械部属下的一家研究所接受任务研制一种适合丛林地带使用的冲锋枪,简称“丛林冲锋枪”。当时研制条件极端艰苦,没有试验室,也没有必要的试制加工条件,而且技术人员又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大中专生,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初步方案样枪是在一个民用机械加工厂进行试制的,装配成枪后根本就没打响。1966年5月,“文革”开始,研制工作受到很大干扰,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停止了“丛林冲锋枪”的研制。1967年根据要求恢复研究,而到1969年又再次下马。期间科研人员频繁调动,科研工作几乎是处于无人管的状态。1970年3月,解放军总参二部要求研制一种适合侦察兵、通信兵、炮兵、空降兵等特种专业分队以及公安人员使用的便于携行的武器。此项目交由中国兵器工业第二○八研究所(简称“208所”)研制,在4月份重新组织人员继续上马研制“丛林冲锋枪”,此时改名为“7.62毫米轻型冲锋枪”,由刘质桐担任项目组长。
      1971年12月~1972年1月,新型冲锋枪的样枪第一次在国家靶场试验,当时出现的问题是卡壳、卡弹、主要零部件强度不够。改进后在1974年第二次进国家靶场,但仍未顺利通过试验。到1975年9月,第三次进入靶场试验,武器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之后,项目组在工厂试制了100支冲锋枪,先后到济南、沈阳、兰州、昆明等地进行部队试用,并分别进行高温、泥沙使用试验,得到部队认可。由于第三次国家靶场试验仍遗留一些问题,在部队试用后,1978年4~5月,新型冲锋枪第四次前往国家靶场进行补充设计定型试验,这一次终于顺利通过。1979年9月25日,这支冲锋枪被轻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正式命名为“1979年式7.62mm轻型冲锋枪”。

      枪支参数

      口径: 7.62 x 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
      全枪长:740毫米(枪托展开)由Wuqi.TTCx.nEt编辑
      枪管长:225毫米。
      瞄准基线长:215毫米。(ttcX.net)
      空枪重(不带弹匣):1.75千克。(wUQi.tTcx.NEt)
      弹匣容弹量:20发。
      射速:1000发/分。
      有效射程:200米。
      初速:515米/秒。
      枪口动能 725 J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
      理论射速 1000 RPM
      战斗射速 单发 40 RPM天天查询wUqI.TtcX.nET编辑

      结构性能

      by ttcX.NEt
      79式冲锋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这种机构具有工作可靠安全,运动平稳,闭锁支撑面在发射时受力均匀等特点。枪机前端有左右对称的闭锁突笋,开闭锁定型槽设在机心上,减小了自动机的高度和宽度,使活动件的质心接近弹膛轴线,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79式冲锋枪还设有缓冲机构,由缓冲垫座和橡胶垫组成,用以吸收自动机多余的后坐能量,起到缓冲后坐的作用。枪弹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运动,一部分燃气经导气孔进入气室冲击活塞,活塞撞击枪机框使其获得动量向后运动。枪机框走完自由行程,带动机心完成开锁后,继续后坐,完成抽壳、压倒击锤、压缩复进簧、抛壳、后坐到位。然后,在复进簧作用下,枪机框向前复进,完成推弹入膛、闭锁、解脱到位保险,并复进到位,至此,完成自动机整个循环过程。
      79式冲锋枪与54式冲锋枪一样,采用51式7.62mm手枪弹,所不同的是,54式冲锋枪采用弯弹匣,79式冲锋枪则采用直弹匣。这是考虑到51式手枪弹锥度较小而采取的结构,实践证明,这种弹匣与51式手枪弹非常相配,便于使用。79式冲锋枪采用刚性折叠枪托,不论展开或折叠,均能可靠地进行射击。另外,枪托折叠时,恰好被气塞前卡销卡住,便于固定。握把的弯形设计便于握持,且握把内装有冲子、毛刷等附件。
      在研制前期,开始论证时的主导思想是超过国内曾经装备过的同等威力的仿苏冲锋枪——54式冲锋枪。54式冲锋枪也是发射51式手枪弹,有效射程200m,但重量却有3kg多。当时提出要搞1.8kg左右与54式同等威力的轻型冲锋枪,确实感到是在搞“大跃进”。既要减轻重量,又要保证武器坚固耐用、性能可靠,在设计中遇到不少难题,主要问题是:拉机柄易断裂,抽壳钩抽壳不利,以及易卡弹等。这些问题经过技术攻关后逐一得到了解决。

      枪支缺点

      拉机柄断裂

      79式冲锋枪理论射速在1000发/分钟左右,射速比较高。在高速震动、前后方撞击条件下,拉机柄的质量纵向分布必须外(稍)小内(根)大,以便尽可能地减小其转动惯量,这就是拉机柄设计得比较尖的主要原因。但这样一来就使拉机柄强度减小,而且由于末端稍尖,在快速操枪不注意时可能带来划破衣服或手指的弊端。后来采取的措施是在模锻时增加预型槽,沿着机柄方向开槽,并了拉机柄厚度,这样就既可增加从而增加了其强度,也能减轻其重量。WuQi.TtCX.Net天天查询编辑

      卡壳问题

      (Wuqi.TTcX.net)
      51式手枪弹所配用的枪械多为自由枪机式惯性闭锁。专项试验中发现,使用这类枪械时,弹壳在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下自动退出膛外,在无拉壳钩的情况下也能自动抛壳。所以51式手枪弹弹底缘厚度控制不严,有的较薄且有斜坡,在生产质量上对此无严格要求,这就造成了利用79式冲锋枪这一导气式武器拉壳及抛壳的困难。由于拉壳钩抱不紧弹壳,致使其在高加速度开锁,后坐撞击震动过程中,容易把弹壳震掉,产生卡壳故障;大量试验证明,当遇到弹壳底缘质量不好的批次枪弹时,卡壳故障明显偏高。于是解决卡壳这一通常为偶然的随机故障问题便成了一个技术难题。设计中除了尽量加大拉壳钩簧力及力臂外,主要严格控制拉壳钩对面距离和镜面距离,甚至采用了“偏方”——使枪弹“偏火”,枪弹被抱紧后处于0.25~0.3mm的偏心和13°的倾斜,以保证尺寸在下偏差的枪弹,也能被抱紧。大量试验证明,经过这样“综合治理”可以大大降低卡壳故障率。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抱得紧、抛有力、路线对”的经验。所谓“路线对”,指的是抛壳路线要正确,弹壳撞机匣盖的位置尽量靠弹壳尾部,以便更容易抛出枪外,不至于撞回枪内。

      卡弹故障问题

      手枪弹弹头为圆柱形,导引性能不好,但如果不受具体结构的限制,采用高位、小升角、短行程的进弹路线,用枪机直接推弹人膛的方法,只要弹匣内部输弹供弹设计得当,供弹及时性予以保障,一般卡弹故障出现得比较少。由于79式采用机头前端回转闭锁结构,机头闭锁齿回转占据了枪管尾端后面的一大部分空间,迫使弹匣位置向下、向后,枪弹人膛需要走过一段“爬坡”路程,进弹行程过长,在半路上容易被卡滞。而弹匣中第一发枪弹不抬头,特别是不抬尾也容易造成卡弹。在设计中经过多次摸索、分析原因,采用了严格控制甚至有意加大托弹簧最上一、二圈后部间距的办法,加大尾部托弹力,使卡弹故障大为减少。当然,弹壳抱弹口宽窄与长短,对供弹初始位置影响很大,须加严格控制。在使用中切忌摔打弹匣,使弹匣特别是口部变形。

      连发精度问题

      79式冲锋枪刚设计时,曾仿照捷克61式微型冲锋枪采用过粗钢丝枪托,其结构和工艺都很简单,但抵肩射击时连发精度很差。枪托刚度特别是根部刚度加大是解决连发精度问题的关键,于是技术人员改用双臂薄板式枪托,但连发精度也不理想。最后采用“Π”形钢板中间冲孔的办法,既解决了连发精度问题,又使枪托重量不算太重。

      装备生产

      从1981年试生产算起,截至1992年,79式冲锋枪生产总量近20万支,最高生产年份是1988年和1991年,年产量均超过3万支。一般枪械的研制周期为5-7年,79式冲锋枪经长时间生产、装备的实践证明其性能可靠,但其所采用的自动原理和结构在同类轻型冲锋枪中少见,结构比较复杂,至今评说不一。从已装备多年的用后反映及工厂验收记录中看出,79式冲锋枪的精度和可靠性比较令人满意。由于定型试验考核标准严于验收标准,而在生产过程中工厂经过工艺改进,使生产质量稳定,因此故障率低于验收指标所要求的0.25%。不过79式冲锋枪在投产初期的质量控制做得并不好,导致连续两年没有生产出合格产品,于是军方提出要求研制新的7.62毫米轻型冲锋枪,并在4年后定型了85式轻型冲锋枪及微声冲锋枪。而79式冲锋枪的生产也由于改进了生产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质量,因此这两种轻型冲锋枪都共同生产了十几年,79式轻型冲锋枪主要装备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85式轻型冲锋枪主要装备野战部队,85式微声冲锋枪主要装备侦察兵与特种部队。

      升级附件

      79式冲锋枪附件 79式冲锋枪附件 天天查询武器大全
      79式冲锋枪相配合的专用战术导轨瞄具系统。该系统由定位锁紧装置、国际通用皮卡汀尼导轨以及膛口装置总成,并且可以安装各种瞄准、照明功能配件。它弥补了79式冲锋枪无法配接其他光学瞄具的缺陷,极大提高了79式冲锋枪技战术性能。该产品的推出,得到全国各地使用单位的大力赞赏和欢迎,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上吸引了广大专业人士。如今,该专用战术导轨瞄具系统已通过了严格测试,并已投入批量生产。武器大全

      使用子弹

      79式冲锋枪所用子弹

      简介

      51式手枪弹全名为“1951年式7.62mm手枪弹”  该弹是我国以苏联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为基础仿制的,于1951年通过生产定型,命名为1951年式7.62mm手枪弹,简称51式7.62mm手枪弹,或7.62×25mm手枪弹。该弹配用51式、54式、80式7.62mm手枪时,可杀伤50m内的有生目标;配用50式、54式、79式及85式7.62mm冲锋枪时,可杀伤200m内的有生目标;必要时还可用于64式7.62mm微声冲锋枪。  该弹弹壳原为黄铜材料,1964年改为覆铜钢。弹壳为瓶形,无突缘,采用伯尔丹式无锈蚀底火。将弹头中的铅心换成钢心即为DAP51B式7.62mm手枪弹。

      性能

      51式7.62mm手枪弹全弹质量9.9~10.7g,全弹长34.4~34.9mm,初速420~450 m/S,最大膛压平均值210MPa。用54式7.62mm冲锋枪发射,100m处射击密集度R50不大于10cm;用54式7.62mm手枪发射,25m处射击密集度R50不大于5.0cm,R100不大于15cm。

      附件列表


      武器大全wuQI.ttcx.nET编辑

      0 武器大全由WUqi.TTcx.NEt编辑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军事战略、军事时事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赫克勒-科赫HK 416自动步枪    下一篇 弥勒 0.38英寸特警用转轮手枪